<rp id="ex4et"><nav id="ex4et"></nav></rp>
<wbr id="ex4et"><input id="ex4et"></input></wbr>
<listing id="ex4et"><video id="ex4et"><input id="ex4et"></input></video></listing>
<xmp id="ex4et"><video id="ex4et"></video></xmp><listing id="ex4et"><video id="ex4et"></video></listing>
<wbr id="ex4et"><ins id="ex4et"></ins></wbr>
<video id="ex4et"><ins id="ex4et"></ins></video>
<listing id="ex4et"></listing>
<xmp id="ex4et"><video id="ex4et"><input id="ex4et"></input></video></xmp>
<wbr id="ex4et"></wbr>
<xmp id="ex4et"></xmp>

西部決策網-西部大開發雜志社官網

陜西省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路徑探析

來源:西部決策網 人氣: 發布時間:2018-07-03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搶抓發展制高點的重要突破口。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后發優勢,搶抓機遇,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路徑,是推進陜西省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富民強省目標的戰略選擇。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內涵特征

  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尚無確切定義,依據現有研究成果,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從產業內容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產業技術融合發展產生的新業態,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制造等;從產業地位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強調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來選擇和發展;從產業成長前景看,戰略性新興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經濟技術效益較好,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據此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成長潛力巨大的產業。把握國際產業發展趨勢,結合現代產業特征,分析戰略性新興產業演進,主要呈現如下趨勢特征:

  (一)高端集成化

  信息技術和數字化革命深入發展,嵌入技術、數控裝備、物聯網技術不斷突破各種原有的知識、技能,與各類信息、數據以及其他資源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出優勢互補、綜合集成、跨越行業界限、打破時空概念、開放式地解決復雜系統問題的特點。具有推動產業鏈條由價值低端向高端躍進、產業組織形態日趨扁平化、組織性質柔性化、組織格局分離化、組織關系網絡化、組織邊界開放化的作用。

  (二)智能信息化信息化

  與工業化融合向縱深方向發展,智能信息技術加速滲透到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正在并將繼續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三網融合、云計算、網絡IT、智能電網、智慧地球等核心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并快速實現產業化、商業化,推動形成龐大的產業鏈和巨大的產業規模,產業經濟走向智能化時代。

  (三)綠色低碳化

  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技術的推廣應用,混合動力車等核心產品的開發,正逐步改變全球能源消費結構。新材料技術在實現綠色發展和跨越發展中的基礎作用與先導作用越來越明顯,以節能環保、綠色生態、循環利用為導向的工藝流程和生產作業,推動產品生產消費全過程實現低能耗、低排放、再利用。產業在演進過程中,按照符合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有機循環原理建立發展模式,建立起經濟資源利用和再利用的有機循環模式,盡可能地消除生產和消費環節對環境的破壞,達到產業與自然和社會環境共同可持續發展、和諧統一的目的。

  (四)民生服務化

  隨著人們對環境、健康和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新興產業與民生消費型產業緊密結合,正在成為現代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多層次、個性化、多樣性的生產生活服務和精神文化產品。生物產業發展,引發醫療、農業、能源、工業等領域深刻變革,轉基因、干細胞等現代生物技術,加速向農業、醫藥等領域滲透,將更好地滿足生命、健康發展的需要。

  二、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現狀分析

  據統計,截至2010年,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800億元,增加值達到630億元,約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17.6%,占全省GDP的7.2%。一部分新興行業、新興領域、新興產品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部分新興產業已經形成規模

  航空產業已經形成航空整機制造、大部件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產業體系,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民用航天產業領域已經形成運載動力、衛星通訊、測控導航及地面設備、微電子、特種材料產業體系,國內綜合實力領先;輸配電設備領域超高壓、特高壓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70%以上;新材料已經形成有色金屬材料業、復合材料業、液晶高分子產業體系。

  (二)部分新興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

  秦川機床的齒輪磨床和外圓磨床,漢江機床的螺紋磨床在國內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寶石超深井12000米交流變頻電驅動鉆機產品,具有國際領先水平;陜鼓生產的軸流壓縮機、空分壓縮機、能量回收透平裝置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90%、65%和80%以上;陜西艾爾膚組織工程皮膚、組織工程角膜等高技術產品已經達到國際領先。

  (三)部分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太陽能光伏產業領域已經形成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硅片到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的完整產業鏈,截至2010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已經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比亞迪汽車公司掌握動力電池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全球三大電動電池供應商。

  總體來看,陜西航空、航天、輸配電、新材料、物聯網等產業優勢突出,實現整體跨越發展基礎較好;數控機床、石油裝備、冶金重型裝備、生物醫藥領域部分產品市場前景較好,局部突破發展可能性較大;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產業蓄勢待發,后勁十足。但是客觀審視,陜西多數新興產業仍然處于培育和發展期,產業規模相對較小、輻射引領能力仍然較弱。

  三、重點及模式選擇

  (一)重點領域

  高端裝備:重點發展航空、航天、高端輸配電設備、高效高精數控機床、新型海洋陸地石油鉆采設備、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設備等裝備制造業。新能源:重點發展太陽光伏、風電制造、核能裝備領域。新材料:大力發展面向高端裝備的化工、金屬、非金屬、新型建材等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在物聯網、云計算、下一代通信網絡、新型平板顯示等領域實現新突破。節能環保: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節能環保服務等產業。新能源汽車:重點推動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等領域突破進展。生物醫藥:重點推進生物技術藥物、生物組織工程和現代中藥領域突破發展。

  (二)發展模式

  1、培育發展大企業大集團,實現引領發展

  圍繞企業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目標,通過資本運作,優化資源配置,重點扶持西飛公司、航天四院、寶雞石油、秦川工具、西電集團、陜鼓集團、陜西有色集團、比亞迪、中電投、陜西電子信息集團、陜藥集團等企業成長為新興產業標桿企業,充分發揮標桿企業示范、引領作用。

  2、策劃實施大項目,實現帶動發展

  謀劃、儲備一批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積極爭取國家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陜布局和落地。加大省部合作共建,加強重大科技專項、知識創新工程建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重大專項建設。建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庫,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大對重點項目的調度和協調。按照動態管理、滾動實施的原則,完善重大項目準入和淘汰機制,適時對省級重大項目進行調整,確保省級重大項目及時有效推進。

  3、打造專業化園區,實現承載發展

  以創建省級、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抓手,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各類產業園區創新服務功能,強化產業孵化功能,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成長條件和發展空間。重點打造西安閻良航空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高新區物聯網產業基地、寶雞高新區國家鈦(鋯)材示范基地、西安經濟開發區風電產業園、西安輸配電裝備產業園、西安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制造產業園、寶雞數控機床產業園、寶雞石油裝備工業園、榆神能源化工環保產業園為新興產業承載區。

  4、加大產業鏈整合力度,實現集群化發展

  圍繞太陽能光伏、風電裝備、鈦鉬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led、輸配電設備、數控機床、深海石油鉆采、節能服務等優勢產業鏈、拳頭產品,整合上下游產業相互關聯性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相關產業的廠商,以及相關中介機構,著力打造新興產業集群。

  四、保障體系

  (一)創新支撐體系

  加大龍頭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內外關鍵技術。以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實驗區建設為切入點,整合科研院所資源,支持重點企業工程技術中心、技術中心升級提檔。創建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就業中心、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孵化器、專利轉化服務中心、科研院所技術產業化平臺、院士成果轉化產業化平臺,加強孵化體系建設。

  (二)配套政策體系

  研究出臺《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導目錄》,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統籌使用各類扶持資金,對重點戰略性新興企業、重點項目支持,支持搭建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聯盟、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示范企業建設。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和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等推廣應用。進一步改進政府采購評審方法,建立激勵戰略性新興產業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和訂購制度,鼓勵引導綠色消費、循環消費、信息消費。支持企業發展有利于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加大新能源配額制度建設,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

  (三)投融資體系

  通過參股、融資擔保、跟進投資和風險補助等方式,創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積極扶持、壯大一批省內的風險投資機構,引導一批境外著名風險投資基金、私募基金、金融類公司等投資機構來陜拓展風險投資業務。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上市直接融資。鼓勵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利用境內外產權交易市場進行股權融資。

  (四)人才支撐體系

  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建立健全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和人才資源配置體系,創造有利于人才成長和不斷創新的政策環境,培養、引進高水平研究開發人才、高技能生產人才和高層次管理人才。鼓勵高層次科技人才在陜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術企業之間交叉任職或兼職。大力推進和實行“科技特派員”、“創業輔導員”等制度,強化產業工人技術培訓等措施,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錢東人.加快培育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思考[J].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2010(3)

  [2]孫燕.芬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驗與啟示[J].宏觀經濟研究,2010(2)

  [3]陳森發.關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路徑思考[J].求是,2010(4)

  [4]周四清.太陽能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7)

  [5]趙爭鳴.太陽能光伏發電及其應用[M].科學出版社,2005:100—101。
責任編輯:艾米杰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告公示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陜)字第795號 陜ICP備15005679號-2  投稿郵箱:xbjcw@qq.com法律顧問:王浩公 陜西浩公律師事務所

刺激一区仑乱
<rp id="ex4et"><nav id="ex4et"></nav></rp>
<wbr id="ex4et"><input id="ex4et"></input></wbr>
<listing id="ex4et"><video id="ex4et"><input id="ex4et"></input></video></listing>
<xmp id="ex4et"><video id="ex4et"></video></xmp><listing id="ex4et"><video id="ex4et"></video></listing>
<wbr id="ex4et"><ins id="ex4et"></ins></wbr>
<video id="ex4et"><ins id="ex4et"></ins></video>
<listing id="ex4et"></listing>
<xmp id="ex4et"><video id="ex4et"><input id="ex4et"></input></video></xmp>
<wbr id="ex4et"></wbr>
<xmp id="ex4et"></x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