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歲的衛浩當過老師,在白河縣電視臺做過記者,還在縣發改局工作了四年。得知縣里的特派員政策,衛浩主動申請到距離縣城近40公里的茅坪鎮茅坪社區任職
鄉村發展的訂單,需要對口人才精準接單。西安市以對口的干部人才、適配的企業資源為重點,通過鄉村“問單”、人才“接單”等形式助力鄉村振興
前段日子,根據倉上鎮黨委季度考核和群眾滿意度測評,組織給姜明生晉升為三級調研員。“組織不虧人,我們更不能虧心,我們要繼續為鄉村振興作出自己的貢獻。”姜明生說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斌
搭建廠房,完成調試,預購雞苗?粗矍暗默F代化養雞場,58歲的姜明生甚是喜悅。“這是我們外出學習后引進的全縣第一個全智能化養雞場,投產后能帶動不少老鄉就業創業。”姜明生說。
姜明生是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人大干部,已有35年工齡,曾在鄉鎮工作29年。2022年1月,他申請重新回到倉上鎮發揮余熱。如今,在陜西有不少像姜明生這樣的干部人才回到鎮村,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來到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和西安市周邊農村調研發現,白河縣的特派員制度以逆向流動方式補充基層力量,西安市的“萬名干部人才下鄉村”和“千企聯千村”行動(以下簡稱“萬千行動”)為鄉村振興引入對口人才和資源。
記者從兩地實踐發現,鄉村下單、人才接單成為陜西為鄉村嵌入對口人才的亮點。多個基層鄉鎮以適配性和精準性為原則,建立人才需求庫和儲備庫,為鄉村振興持續筑穩根基。
本地干部逆向流動
今年29歲的衛浩當過老師,在白河縣電視臺做過記者,還在縣發改局工作了四年。得知縣里的特派員政策,衛浩主動申請到距離縣城近40公里的茅坪鎮茅坪社區任職。
到任時間不長,衛浩相繼給鄉鎮制作宣傳片,籌劃申請陜南循環發展項目資金。“她有豐富的工作經歷,還有行業部門的歷練,她正是我們需要的人才,來了就能派上用場。”白河縣茅坪鎮黨委書記張緒衛說。
除了吸引年輕干部下沉基層,不少地方積極搭建平臺,鼓勵離退休干部返鄉參與鄉村振興。
“我覺得自己還能發揮余熱。”2022年3月,李國平從西安市工信局退休,還沒休息幾天,他就主動報名來到西安市周至縣翠峰鎮上寶玉村“進村入戶、認門認人”。
走訪幾圈后,李國平發現,村里獼猴桃產業基礎不錯,但對產業前沿技術和打造品牌缺乏關注。為此,他在村里組織了一場產業振興沙龍。“高校教授、文化公司負責人主講,村干部、村民們現場隨時提問,氛圍好著哩。”李國平說。
“萬千行動”將用5年時間引導萬名退出領導崗位干部、退休干部、新任職年輕干部和各類人才到農村基層一線干事創業、貢獻才智,進一步優化鄉村振興骨干力量,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白河縣退出領導崗位職級干部有140余人,各領域專業技術干部主要集中在縣級層面,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希望到鄉村振興一線歷練成長。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累計下派4000余名干部人才到村任職。
白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滿倉說,推動干部由單向流動轉變為雙向流動,盤活干部資源,有利于進一步優化鎮村干部結構,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訂單與接單精準對接
生產缺標準、銷售常斷鏈、果好價不好,是西安市周至縣多個鄉村開出的“問單”。“萬千行動”實施以來,周至縣組織部門聯合縣鄉村振興局等多部門,為轄區五個產業重點村引來企業,補全農村加工和銷售鏈條。
“以往中間商賺走了差價,現在農民享受到了實惠,2022年一斤獼猴桃比往年的地頭價高了一元。”周至縣樓觀鎮西樓村村民張茹說。
鄉村發展的訂單,需要對口人才精準接單。西安市以對口的干部人才、適配的企業資源為重點,通過鄉村“問單”、人才“接單”等形式助力鄉村振興。
“有段時間很多剛移栽的大蔥葉子發黃,村里土專家開不出方子。多虧下派干部取土化驗給大田做了專業‘體檢’,我們根據檢測結果施肥解決了難題。”下派干部的專業化,讓西安市藍田縣三官廟鎮馮嶺村村民馮煒感觸頗深。
記者采訪發現,與自上而下的單向度下派不同,陜西多地的人才選派更加注重人才本身的意愿、接收部門的需求以及組織部門的審核,在此基礎上提升下派干部人才的針對性和落地的實效性。
如今,西安市“萬名干部人才”中有具備專業技能的青年干部、行業人才,也有退而不休、經驗豐富的干部、專家;企業資源則傾向于補齊當地缺乏的產業鏈條,同時激發小而美的當地產業。
“我們對接鎮村需求,摸清干部經歷、能力及個人意愿,每一個干部下派都需要經過雙方反復溝通,確保達成一致。”白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徐保壽說,突出選派干部的主體意愿和適用性,才能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西安市鄠邑區鄉村會客廳一角(2022年8月15日攝) 張斌 攝
讓人才沉下身干得好
在白河縣硫鐵辦工作的王紀國,被下派到卡子鎮負責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之前我的工作更多是溝通協調,現在吃住都在鄉鎮,辦公地點就在治理現場。”王紀國說,既然選擇到鄉鎮,就要下定決心在這里干事創業,發揮才干。
為了激活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不少地方完善人才管理制度,讓干部沉下身、干得好。
白河縣對特派員實行鎮黨委和縣委組織部雙重管理,推行“日紀實、季鑒定、年考核”全程跟蹤機制,逐人建立實績檔案。西安市對下派干部分崗位開展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將結果作為評優定級的重要依據。對考核優秀的退出領導崗位干部和退休干部給予1萬元現金獎勵,對群眾滿意度較低的,及時召回調整。
讓干部身心下沉、有位有為,需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不少地方出臺激勵保障舉措。
西安市對下鄉干部領辦創辦的產業項目,經過評估審核,一次性給予5萬到10萬元資金支持。西安市周至縣鼓勵臨近退休人員參與,表現優秀的優先晉升職級,并根據工作村通勤距離,分別發放100~300元交通補貼。
徐保壽說,對選派干部群眾反響好、工作實績突出的,落實評優樹模、公務員職級、職員等級、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提拔重用的優先措施,讓廣大干部干事創業有干勁更有奔頭。
前段日子,根據倉上鎮黨委季度考核和群眾滿意度測評,組織給姜明生晉升為三級調研員。“組織不虧人,我們更不能虧心,我們要繼續為鄉村振興作出自己的貢獻。”姜明生說。
為解決特派員后顧之憂,白河縣對在鎮村服務滿5年,個人確有意愿回縣直部門工作的干部,予以統籌安排,推動更多干部投身基層、服務鄉村。
周滿倉說,將繼續盤活全縣干部資源,加大選派力度,實現特派員鎮級全覆蓋,為鄉村振興賦能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