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隨時握著一部手機,這是陳建玲多年養成的工作習慣,哪怕是吃飯睡覺,電話始終不離開一米距離。
“手機一響,我的神經就緊張,不是有新任務,就是科室出現啥狀況,或者是病人危急。”陳建玲說。
陳建玲是商洛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分管護理、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按說,副院長擔不了多大責任,可她就是愛操心、愛管事,生怕哪里出錯,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辦公室人來人往,陳建玲卻從容淡定,一一處理完手頭事情。聊起三次進駐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這位身材柔弱的女子說了一句話:“不害怕是假的,那么多人都感染了,當時我也沒有多想,就愣著往前沖吧!”
![]() 她是逆向前行的“急先鋒”
疫情反反復復三年,陳建玲從來沒有消停過,前兩年都是做些醫院的防控工作,可到了2022年8月,疫情防控形勢陡然嚴峻。
一座城池,在嚴防死守中被新冠病毒打開了缺口:2022年8月15日,疫情再一次拉響了警報,病毒感染開始蔓延,一場疫情防控攻堅戰悄然打響。
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決定在商洛市體育館建設方艙醫院。
誰能擔當重任?誰有能力、有經驗做好防護救治工作?這是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生命安全的嚴峻考驗。
“讓我去一線!”在院領導班子會議上,54歲的陳建玲站起來果敢地說。
巾幗不讓須眉,危難方顯擔當。2022年8月17日,陳建玲臨危受命擔任市體育館方艙醫院院長。“當時大家心里都沒有底,反正我也不多想,就豁出去了。”事后,陳建玲長出了一口氣。
“建設方艙醫院只有兩天時間。陳建玲帶著院感、基建負責同志,吃住在施工現場,與設計、施工人員共同協商通道設置、線路電源、設備布局等,大熱天連一口水都顧不得喝,大家都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對于在體育場的48小時,商洛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文申英至今還歷歷在目。
2022年8月19日,省上調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69名援商醫療隊馳援商洛,商洛市醫療隊與交大一附院醫療隊共同完成新冠患者的醫療救治和生活保障工作。當日晚市體育館方艙醫院作為全省第一家方艙醫院正式開艙,收治患者20名。
![]() “第一周時間,陳院長每天休息不足2個小時,她要對接交大一附院醫療隊,要指導救治和防護工作,還要協調物資供應和生活保障,讓人看著都心疼!”提起在方艙的那一幕,商洛市中心醫院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孫靜依然緊皺眉頭。
在商洛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朋雙成看來,陳建玲就是疫情一線的“頂梁柱”,她不但政治思想覺悟高,在危險環境下敢往前沖,而且還富有管理能力和專業經驗。
“我年長,從事新冠肺炎防護救治時間長,心里也有底。”陳建玲胸有成竹地說。
“疫”路逆行“急先鋒”,狂力揮劍斬妖魔。在整個城市處于暫停狀態中,陳建玲疾步與病毒賽跑。2022年10月18日,商州區又有散發病例,情急之下醫院把剛從市體育場方艙醫院回院的陳建玲抽調到市中心醫院東區定點醫院。
征衣未解又跨鞍,重整行裝再出發。2022年11月25日,因為新冠患者急劇增加,陳建玲又被抽調到市北新街方艙醫院任院長,因為醫護人員都是從縣、鎮抽調的,從醫院建設、人員培訓、物資調配等都得重新開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陳建玲傾身而出沖在最前沿,堅守方艙護佑一方平安,幾個月的救治效果讓政府放心,讓醫院放心,更讓患者放心。
![]() 她是醫療團隊的“主心骨”
在最艱難的時刻,整個社會人心惶惶,被抽調的醫護人員憂心忡忡,每一個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直到陳建玲的出現,才給大家吃了顆“定心丸”。
“陳建玲為人坦誠,工作作風嚴謹細致,干事魄力十足,是一個事業心責任心很強的領導。”原商洛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現任商洛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馬開顏說,“三個多月時間,陳建玲一直挑大梁、擔重任,她全面的專業知識,成為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學習的標桿。”
言必行,行必果。市體育場方艙醫院建設啟動當天,陳建玲立即組建方艙醫院運行管理團隊和醫療隊。她緊鑼密鼓地將前期運行所需醫療設備和防護、消毒等物資連夜運送至方艙醫院,迅速開展三區多通道改造、流程設計、標識張貼等系列工作。
進駐方艙后,陳建玲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方艙指揮部每天上午9點召開會議,兩個醫療隊管理人員一起參加,提出每天需重點關注和解決事項;運行指揮部根據會議要求現場解決具體問題。
“那段時間,螺絲擰得很緊。”對于陳建玲來說,緊螺絲是對大家安全負責,“早上大會后,我繼續組織商洛醫療隊的管理人員研究重點工作,把每天的問題細化梳理和安排,督促各組具體落實,下午4點再次開會,匯報當天任務完成情況和需要幫助的事項。”
![]() 事實上,收治病人后感控工作始終是方艙醫院運行最重要的關鍵環節。醫療隊隊員來自不同的單位,感染防控能力參差不齊,特別是保安、保潔等人員都是臨時外聘,沒有一點院感防控經驗,任何一個環節、一個人出現問題都會引起極大的感控風險。陳建玲始終堅守一線,嚴格把控每一個細小環節,方艙醫院收治的800多患者,均得到了及時治療,效果良好。
陳建玲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有口皆碑,她對同志們嚴厲程度讓每一個人時刻驚醒。用她的話說:平時工作不細心,釀成苦果方后悔。
“我們陳院長在工作上很認真,小到一支針劑,大到醫療設備,每個細節都親手抓,還經常突擊檢查,想偷個懶,非得挨頓訓不可?稍谏钪,她卻像母親一般慈祥,關心我們身體狀況,給大家購買生活物品,還經常為我們倒水熱飯。”孫靜語重心長地說。
百戰黃沙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陳建玲與疫情較上了勁,在她調任市北新街方艙醫院院長前,距離隔離期滿只差兩天,原本想著出來暢暢氣、透透風,新一輪疫情又開始。陳建玲二話沒說,又一次投入了緊張的戰斗中,大伙就給她起了個外號:抗疫院長。
“在日常工作中,只要陳建玲在醫院,大家心里都很踏實,她是我們醫護工作者的‘主心骨’。”文申英說。
她是住院患者的“貼心人”
對于常人來說,在封閉的方艙里與陽性患者接觸,不亞于在鋼絲上跳舞。但對于陳建玲來說,救死扶傷的職業情操,讓她早已忘記了“風險”這個詞。以至于她們母女沒有時間交流,也不敢把進駐方艙的消息告訴在西安上班的女兒。
女兒從商洛抗疫光榮榜上看到母親的名字后,第一時間打來電話嚇得大哭。陳建玲百般安慰女兒,其實她心里清楚,女兒需要她,醫院需要她,患者更需要她。
![]() “那些隔離治療的患者,情緒波動很大,老人小孩哭鬧要出去,甚至有人產生輕生念頭。”陳建玲日夜擔憂,吃不香,睡不著,“這里的人跟我們父母、孩子和兄弟姐妹一樣,他們需要關懷,需要呵護!”
從開艙收治病人,陳建玲就意識到心理疏導的重要性。于是,她安排完工作,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溝通和服務上。
“無親無故的,陳院長卻把他們當做親人,她是住院患者的貼心人。”給文申英留下的印象是,陳建玲工作有股“頑勁”,“她長期飲食不規律,思想壓力大,經常失眠,患上了高血壓,但她始終不下一線。”
開艙兩周后,艙內很多患者逐漸出現焦躁不安情緒,加上12歲以下小孩多達50余人,小孩子的吵鬧,一方面使其他患者更加煩躁,另一方面很多小孩玩手機現象十分嚴重,得想辦法把小孩子們從手機中解脫出來。醫療組提到艙內一個學生即將過16歲生日,陳建玲主張為這個學生過一個別開生面的生日,而且可以將這份生日喜悅傳遞給艙內每一個人。
會后,陳建玲立即安排落實,她要求向這位過生日的同學送蛋糕和生日禮物的同時,可以為其他小朋友一起贈送玩具車、解壓捏捏樂、魔方、畫筆和畫本等,這樣小朋友們安靜下來了,其他患者也能得到很好休息。
由于疫情防控蛋糕店均未營業,經過市衛健委多方協調、物資保障組配合下,最終買到了蛋糕和禮品,其他患者也全都被這種暖心之舉所感動。
![]()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今天是你16歲生日,我們祝你早日康復,健康快樂……”,9月2日中午12點,陳建玲攜醫護人員手捧蛋糕和生日禮物,唱著生日歌出現在病床前時,16歲的丁同學整個人一下愣住了,稍后他露出久違的笑容,眼里噙著感動的淚水連聲道謝。
病人在輕松中治療,方艙里多了溫馨與歡樂,陳建玲也深感欣慰。一百多個日日夜夜,陳建玲每天堅持辦方艙日報,普及預防、治療、康復知識,組織患者和醫護人員開展心理輔導、線上講座,以及象棋、跳繩等比賽活動,豐富住院病人的文化生活。
春節前,商洛市中心醫院人滿為患,隨著一批又一批患者康復出院,陳建玲似乎還沒有回到平靜中,每天早上服完降壓藥后,她習慣性地到各科室巡查、指導工作。
疫情歸于平靜,陳建玲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走在狹長的過道中,她瘦小的身影被燈光越拉越長。(供稿:張宏)
|